中醫園地
中醫體質養生
主任中醫師 何 鑌
中醫治病的精華是辨證施治、整體觀念和重視個體差異,而精華中精華就是辨體質識病、治療和養生,也就是觀察、把握病人的體質,在此基礎上分析疾病。制定治則、因人養生。
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后天養成,由形態結構、生理功能、物質代謝、性格心理四個方面組成。也可高度概括為:形和神。形主要是形態結構比如肌肉、骨骼、五臟、五官、皮膚、毛發、血脈等,也就是人體看得見,摸得著的有形態結構的物質部分。神包括功能活動、物質代謝過程、性格心理精神,比如心跳、呼吸、消化、排泄、水谷營養在體內被吸收利用轉化排泄,性格特點、精神活動、情緒反應、睡眠等。形神結合就是生命,形神和諧就是健康,形神不和就是疾病,形神相離就是死亡。
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存在、活動于父母、環境,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溫床——體質上。多樣化的土壤生長出異彩紛呈的樹木花草,不同的溫床養育強弱不同的幼苗,不同的體質帶給我們不同的生命體驗。呵護生命、關注健康、保健養生、就是要了解、關注自己的體質。
體質作為一種生命現象,在正常人群中,大致分為八類:1、平和體質:機能協調,七情適度;2、陽虛體質:火力不足,畏寒怕冷;3、氣虛體質:氣力不中,容易外感;4、痰濕體質:怠情沉重,容易發胖;5、濕熱體質:又濕又熱,排泄不暢;6、陰虛體質:五心煩熱,口干咽燥;7、瘀血體質:面色晦暗,易生腫瘤;8、氣郁體質:氣機不順,情緒郁悶。
平和體質養生:擁有平和體質,一方面可以說是上天的厚愛,另一方面說明個人后天的修為好。擁有這種體質的人臟腑、氣血很和諧,七情適度。養生原則為:不傷不憂、順其自然。
陽虛體質養生:陽虛體質就是紅日不那么燦爛,真陽不那么溫暖。“火力不夠”養生原則是不傷陽氣,溫化水濕,暢通氣血。
氣虛體質養生:常見疲勞乏力,語聲低怯,肺脾兩臟相對不足,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較弱。養生原則:補肺、健脾多運動,不要過度思慮,宜性平偏溫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。
痰濕體質養生:痰濕之人易發胖,產生“三高”和代謝綜合征,養生原則:健脾祛濕,遠離空調,少吃多運動。
濕熱體質養生:濕熱之體內環境不清潔,不濕又熱,排泄不暢。養生原則:疏肝利膽,清熱祛濕,注意保持“干燥”保證生活的外環境干爽清潔。
陰虛體質養生:陰虛者相對陰液不足(水虧),不潤燥澀、內熱上火,形體消瘦,官竅干澀,心煩、易怒等,養生原則:滋陰降火,鎮靜安神,少吃辛辣,多吃滋潤食物。
瘀血體質養生:瘀血者全身血脈相對不暢通,緩慢瘀滯,未達到生病程度。易產生腫瘤包塊。養生原則:疏肝理氣活血,注意保護肝臟,保持心情舒暢。
氣郁體質養生:氣郁之人經常郁悶、不高興,生悶氣,易患抑郁癥。養生原則:疏肝理氣,補益肝血,七情平和,不要想太多、太敏感,平常多交朋友,多去旅游,使心胸開闊。
養生不是養老,養生貫穿生命過程,越早越好。養生是對生命的保養,而非對疾病的治療。養神修德,春夏養陽、秋冬養陰,簡單順勢,保護環境,是養生的四大基礎,養生是為了提高生命質量,體質養生可借天時,應時順變,維護健康,盡享天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