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健康
糖尿病患者如何保護好腎臟?--------天長市中醫院 肖昌慶副主任中醫師
糖尿病患者如何保護好腎臟
天長市中醫院 肖昌慶副主任中醫師
糖尿病的最大危害之一是對腎臟的損害,有數據顯示因糖尿病腎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,病程在10~20年的糖尿病患者,無論年齡大小,均有半數以上出現蛋白尿。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快速攀升,糖尿病腎病正在成為尿毒癥的主要原因。
糖尿病為什么會損害腎臟
腎臟位于脊柱兩旁,約有兩個拳頭大小。它的功能就像—座水壩,腎小球是“過濾網”,腎小管是“下水道”,負責排泄血液中的廢物和多余水分,將有用物質保留下來;同時它還分泌調節血壓、生產紅細胞、促進骨骼生長的激素。
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較高,而葡萄糖升高就像河道中的泥沙,流經腎臟時很容易粘附在“過濾網”上,使其變硬、變窄、阻塞,甚至毀滅。一旦糖尿病患者腎臟受到了損害,醫學上就稱之為糖尿病腎病。
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糖尿病患者腎損害的發生發展也是逐漸積累的,臨床癥狀多在糖尿病得病數年以后才表現出來。糖尿病腎病從輕到重分為五期:第一期到第二期尿液檢查可正常,病人也沒有什么感覺,但腎臟形態結構已有改變。從第三期開始,尿蛋白出現,開始僅有微量白蛋白,通常稱為早期糖尿病腎病,如這時進行合理治療,腎病有恢復的可能。由于病人在這個時期可以沒有任何腎臟病的表現,尿常規也顯示正常,因此大多數患者甚至包括少數醫生都忽視這一階段的治療。病情再發展,尿中出現持續性蛋白尿,病人出現浮腫,血壓持續性升高,才引起患者及臨床醫生的警覺,這已經進入第四期了,稱臨床糖尿病腎病期,此時雖經過治療可以減輕病情,但腎臟的損害已經不可逆轉了。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則逐漸進入第五期,慢性腎衰竭期,檢測腎功能,血肌酐和尿素升高,除了顯著的高血壓和浮腫外,病人還出現貧血。一旦發生腎功能衰竭尿毒癥,就只有透析和腎移植才能維持生命了。
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
糖尿病腎病極具隱蔽性,在其發生早期往往毫無癥狀而不易被察覺,部分病人因為蛋白尿會表現出尿液中泡沫較多,不少患者直到出現浮腫、貧血、惡心、嘔吐這些癥狀就診時,已到腎功能衰竭的晚期,錯過了治療的最好時機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腎臟走上“尿毒癥”這條不歸路。因此,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?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關心的問題。
高血糖使流過腎小球的血液增多,腎小球內的壓力升高,使它超負荷運轉,長此以往,腎臟不堪負擔,出現蛋白尿、腎小球硬化和功能衰竭。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損傷腎臟的最早期和最重要的臨床證據,糖尿病患者應該將尿微量蛋白檢測作為長期常規檢查項目,每3~6月檢測一次,這是目前能盡早發現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主要手段。
最好留取24小時的尿液做尿中白蛋白的定量檢查。留尿方法:早晨8點前的第一次尿全部排盡,從第二次尿到次日8點的第一次尿把尿液全部收集起來送到醫院檢測。當日正常治療和飲食,不做劇烈運動和較大體力勞動。正常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30mg/24h,微量蛋白尿期指尿中微量白蛋白排出30~300mg/24h,臨床蛋白尿期則微量白蛋白大于300mg/24h。如果收集24小時尿液有困難,也可以采用隨機的“點尿”來測定尿蛋白排出量,但一定要同時測定尿中肌酐的排出量,用二者的比值來進行校正(正常值:男性<2.5mg/mmol;女性<3.5mg/mmol)。如半年內有兩次尿微量白蛋白在30~300mg/24h,并排除其他因素如發燒、感染、心衰等,即可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。此時是糖尿病腎病唯一可逆轉期,積極控制血糖并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減少微量白蛋白尿,可避免其進一步發展。
此外,在糖尿病腎病早期通過B超或X線攝片,可以發現腎臟比正常同齡人的大,同時腎小球濾過率高于正常。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腎臟大小,有條件者定期檢測腎小球濾過率,還可作運動激發試驗觀察尿蛋白是否轉為陽性等,均有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。
得了糖尿病腎病怎么辦
由于糖尿病引發腎病的機制復雜,眾多有害因素參與其中,因此必須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,并遵循以下4項基本處理原則:
1.控制高血糖
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腎病的始動因素,所以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腎病首先要積極控制高血糖,控制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%<6.5%。治療必須達標,不達標等于沒有治。有專家指出,嚴格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風險的關鍵,而目前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達標不到30%,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。不穩定或偏高的血糖水平會對心、腦、腎、眼等人體重要器官造成慢性損害,促使并發癥的發生,尤其是引起腎臟不可逆性損害,我們必須高度重視。
2.控制高血壓
糖尿病患者容易患高血壓。另外,即使系統血壓正常,腎小球內的血壓仍會增高,使得腎小球承受更大的負擔,這是引起蛋白尿和腎小球硬化,形成糖尿病腎病的重要原因。因此,控制血壓,特別是腎小球內高血壓極其重要。這里提醒大家注意三點:一是注意血壓控制的水平。對于24小時蛋白尿小于1克的患者,血壓需降至130/80mmHg,對于24小時蛋白尿大于1克的患者,血壓可能需要控制在更低的水平,如降至125/75mmHg以下。二是注意血壓節律。伴有夜間高血壓的患者,其蛋白尿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均較高,所以必須要定期監測24小時動態血壓的變化,調整服藥的時間和間隔,控制血壓的節律改變。三是注意降壓藥物的選擇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降壓藥物如無特殊禁忌,應該首選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。很多患者對此不理解:我要降尿蛋白,為何給我降血壓呢?其實ACEI或ARB不僅降低全身和腎小球內的血壓,同樣也能降蛋白尿,而且即使不能降低血壓,仍然具有降蛋白尿的作用,這是其他降壓藥物不可替代的。
3.控制其他代謝異常
積極控制高血脂、高尿酸血癥、高胰島素血癥和肥胖等。由于患者容易發生血液凝固,如能配合中醫中藥活血化瘀治療則效果更好。
4.正確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
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擔心大量蛋白尿的丟失引起營養不良,就大量補充蛋白,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。實際上,除非大量蛋白尿引起營養不良,否則應該適當控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。沒有蛋白尿的病人要求蛋白攝入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.8克,有蛋白尿的病人要求蛋白攝入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.6克,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,減少植物蛋白的攝入,有利于保護腎臟。同時,還要嚴格飲食的鈉鹽、脂肪等攝入量。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樣很重要,要戒煙、少飲或禁酒,按時作息,不能太勞累。
堅持以上4項基本原則,即使來就診時患者已出現明顯蛋白尿或腎功能不全,仍能延緩腎病的進展,阻止尿毒癥的發生。否則,糖尿病腎臟將不斷發展,尿毒癥將難以避免。